大家有聽過《山海經》裡面的神獸貔貅嗎?這隻傳說中的招財神獸可是台灣人最愛擺放的風水吉祥物之一呢!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隻既神秘又可愛的神獸,順便分享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小知識。
貔貅在《山海經》裡被描述成一種龍頭、馬身、麟腳的異獸,最特別的是牠沒有屁屁,所以只進不出,這個特性讓牠成為民間信仰中的招財聖獸。老一輩的台灣人常說,家裡擺貔貅可以「咬錢入庫」,特別是做生意的人最愛在櫃台放一對。不過你知道嗎?貔貅其實分公母,公的叫「貔」,母的叫「貅」,擺放的時候可是有講究的喔!
貔貅種類 | 特徵 | 擺放位置 | 功效 |
---|---|---|---|
天祿 | 單角、頭朝前 | 門口 | 招財 |
辟邪 | 雙角、頭側轉 | 窗台 | 擋煞 |
母子貔貅 | 一大一小 | 財位 | 聚財 |
說到貔貅的傳說,最有趣的就是牠原本是天上負責巡視的神獸,因為貪吃被玉帝處罰,結果變成只能吃不能拉的體質。這個故事在台灣的廟宇壁畫上常常可以看到,下次去拜拜的時候不妨注意看看。現在很多銀樓都會在店裡擺放玉貔貅,據說材質越好的貔貅招財效果越強,不過要記得定期用紅茶或鹽水幫牠淨化喔!
在台灣的風水界,貔貅的擺法可是大有學問。像是頭要朝外才能把財氣咬進來,但不能對著廁所或廚房,不然會影響牠的靈氣。有些老師傅還會特別挑選「開光」過的貔貅,說這樣效果更好。我阿嬤以前就有一尊傳了三代的銅貔貅,每次大掃除都要用紅布包起來小心擦拭,說是對牠不敬的話會影響家運呢!
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貔貅到底是什麼?山海經裡的神獸解密」。這個傳說中的神獸在台灣超多人喜歡擺放,但你真的了解牠的來歷嗎?讓我們一起來挖寶,看看這個神秘生物背後的故事吧!
說到貔貅,最特別的就是牠「只進不出」的特性啦!根據《山海經》記載,貔貅是龍的第九個兒子,外形像獅子卻有龍的鱗片,最神奇的是沒有屁屁,所以象徵著財富只進不出。難怪這麼多店家都愛擺貔貅在收銀台旁邊,根本就是招財吉祥物來著~不過你知道嗎?貔貅其實分公母,而且擺放位置超有學問的喔!
貔貅種類 | 特徵 | 擺放位置 | 功效 |
---|---|---|---|
公貔貅 | 頭上有獨角 | 大門左側 | 招財、鎮宅 |
母貔貅 | 頭上有雙角 | 大門右側 | 守財、聚財 |
天祿 | 雙翼、無角 | 書房或辦公室 | 升官、事業運 |
在台灣的風水界,貔貅的材質也很講究。最常見的就是玉貔貅,特別是翡翠做的,據說能量最強;銅貔貅則適合放在公司,因為銅能增強牠的招財力。不過要特別注意,買回家的貔貅一定要「開光」才會靈驗,而且千萬不能讓別人亂摸,會把財氣摸走的!有些老師傅還說,貔貅要定期用紅茶或清水淨化,這樣牠的靈性才會一直保持最佳狀態。
講到這裡,不得不提台灣人超愛的「貔貅手鍊」。這種手鍊通常是用黑曜石或黃水晶做成,戴在左手可以招偏財,右手則是守正財。夜市或玉市常常看到在賣,但真假難辨,建議還是要找信譽好的店家購買。有趣的是,有些賭徒特別迷信貔貅,比賽前一定要摸一摸自己的貔貅飾品,覺得這樣手氣會比較旺。不過還是要提醒大家,這種事情聽聽就好,不要太認真啦!
為什麼台灣人都愛擺貔貅?招財秘訣大公開
最近走在台灣的店家或辦公室,總能看到各種造型的貔貅擺飾,到底為什麼台灣人都愛擺貔貅?招財秘訣大公開!其實貔貅在華人文化中一直是很受歡迎的招財神獸,特別是因為牠「只進不出」的特性,讓很多做生意的人都覺得超適合擺來聚財。而且現在的貔貅造型越來越多元,從傳統玉石到現代文創設計都有,擺在家裡不但能招財還能當裝飾,一舉兩得啦!
說到擺放貔貅的眉角,台灣人可是很有講究的。首先要注意材質,不同材質的貔貅適合擺在不同方位,像是黃水晶貔貅最適合放在財位,而黑曜石貔貅則有避邪的效果。再來就是擺放的高度,千萬不能低於腰部,這樣財氣才會往上聚集。很多店家還會特別把貔貅面對大門,象徵把外面的財氣都吸進來喔!
貔貅材質 | 適合方位 | 特殊功效 |
---|---|---|
黃水晶 | 東南方 | 招正財 |
黑曜石 | 大門口 | 擋煞避邪 |
翡翠 | 辦公桌 | 事業運 |
銅製 | 收銀台 | 聚財氣 |
除了擺放位置,平常照顧貔貅也有小技巧。很多台灣人會定期用紅布擦拭貔貅,保持牠的乾淨,這樣財氣才會順暢。有些講究的人還會在農曆初一、十五幫貔貅點檀香,據說這樣可以增強招財效果。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讓別人隨便摸你的貔貅,尤其是眼睛和嘴巴,這樣可能會把財氣給摸走喔!
現在台灣還流行一種「養貔貅」的說法,就是每天跟貔貅說說話,把零錢放在牠旁邊,讓牠熟悉金錢的能量。很多店家老闆都說,自從開始養貔貅後,生意真的變好了,雖然可能是心理作用,但這種招財小儀式做起來就是讓人特別有信心啊!而且現在的貔貅造型越來越可愛,有些還會做成存錢筒的設計,實用又美觀,難怪成為台灣人最愛的招財小物。
貔貅何時開始成為招財神獸?歷史淵源一次看
大家應該常在店家門口看到那隻長得像獅子又有翅膀的神獸吧?沒錯就是貔貅啦!這隻只進不出的神獸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台灣人最愛的招財吉祥物呢?今天就來聊聊牠的身世之謎,保證讓你下次看到貔貅擺件時更有感覺喔~
說到貔貅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牠是龍的第九個兒子,因為觸犯天條被玉皇大帝懲罰,變成只能吃金銀財寶卻沒有排泄器官的神獸。這個特性讓牠從唐朝開始就被當成聚財的象徵,特別受商人喜愛。不過真正在民間流行起來,其實是明清時期的事情,那時候連衙門門口都會擺貔貅來象徵國庫充盈呢!
朝代 | 貔貅用途變化 | 流行程度 |
---|---|---|
遠古時期 | 戰爭神獸,象徵軍隊勇猛 | 少量記載 |
漢唐時期 | 宮廷裝飾,開始有財富意涵 | 逐漸普及 |
宋元時期 | 民間信仰,出現招財傳說 | 快速擴散 |
明清時期 | 商業象徵,店家普遍擺設 | 非常盛行 |
現代台灣 | 風水擺件,金融業最愛 | 極度普及 |
到了台灣之後,貔貅的招財功能被發揮到極致。特別是1980年代經濟起飛時期,幾乎每間銀樓、公司行號都要擺上一隻。現在走進台北的銀樓街,還是能看到各種材質的貔貅,從玉雕到銅鑄應有盡有。有趣的是,台灣人還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擺放學問,像是頭要朝外才能咬錢進來,屁股對著牆壁防止漏財這些小細節,都是在地化的特色呢!
說到材質選擇也是門學問,老一輩最愛玉貔貅,認為玉石有靈性能增強招財效果;年輕人則偏好水晶或金屬材質,看起來比較時尚。不管哪種材質,定期用紅茶或鹽水淨化的習慣倒是全台通用。這些小儀式讓貔貅不只是裝飾品,更成為台灣商界特有的文化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