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鴿焰

伊鴿焰

風水玄學

耳朵保養5招超簡單 | 原來耳朵這樣清才對 | 你的耳朵健康嗎?快檢查

人的耳朵真係好神奇嘅器官,唔單止可以聽音樂、同人傾偈,仲可以幫我哋保持平衡。你知唔知,其實耳朵嘅構造比想像中複雜好多,而且每個部分都有佢獨特嘅功能。今日就同大家分享下關於耳朵嘅有趣知識,等你可以更加了解呢個日日都用但可能冇乜留意嘅身體部位。

首先講下耳朵嘅基本構造,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耳朵部位 主要功能 有趣小知識
外耳 收集聲波 耳廓嘅形狀可以幫助判斷聲音方向
中耳 傳導聲音 有3塊人體最小嘅骨頭(聽小骨)
內耳 轉換聲波為神經訊號 同時負責平衡感

平時我哋用YouTube聽歌或者睇片嘅時候,其實就係靠耳朵將電子訊號轉化成我哋聽得明嘅聲音。不過要小心,如果音量開得太大,或者長時間戴耳機,可能會對聽力造成永久傷害。特別係而家好多人習慣通勤時戴耳機,其實地鐵、巴士嘅環境噪音已經好大,如果再開大音量蓋過環境聲,真係好傷耳朵。

講到保護聽力,有幾個小貼士可以記低:盡量唔好喺嘈雜環境用耳機、控制音量(最好唔超過最大音量嘅60%)、定期比耳朵休息。如果你發現自己開始要人重複講嘢,或者耳鳴情況變多,可能就要注意聽力問題啦。耳朵健康好重要,因為聽力受損好多時係不可逆轉㗎!

人的耳朵

1. 人的耳朵構造大解析:原來聽聲音是這樣運作的,你知道我們每天聽到的聲音是怎麼傳到大腦的嗎?其實耳朵就像一個精密的小工廠,每個部位都有重要任務。從外耳到內耳,一關接一關把聲波變成我們能理解的訊息,這個過程超神奇der~


先從最外面的耳廓講起,它長得像個小喇叭不是沒有原因的!這個凹凸不平的設計可以幫忙收集聲音,還會根據聲源方向把聲音傳進耳道。耳道裡有耳垢和細毛,別嫌它們髒,這些可是天然的防護網,能擋住灰塵和小蟲子入侵喔!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接下來聲音會碰到耳膜,這片薄薄的膜超敏感,連空氣的微弱振動都能捕捉到。當聲波撞上耳膜時,它就會像打鼓一樣震動,把聲音傳給後面的聽小骨。這邊幫大家整理耳朵三大區域的功能對照表:

耳朵部位 主要功能 有趣小知識
外耳 收集聲波 耳廓形狀影響聽音方向感
中耳 放大振動 聽小骨是人體最小的骨頭
內耳 轉換神經訊號 蝸牛管展開有3.5公分長

中耳裡面住著人體最小的三塊骨頭-錘骨、砧骨和鐙骨,它們組成的聽小骨連鎖反應超有效率,能把耳膜的振動放大22倍!這樣才能讓內耳的淋巴液產生足夠波動。最後來到像蝸牛殼的耳蝸,裡面有上萬根毛細胞,它們會把液體波動轉成電訊號,透過聽神經快遞到大腦解讀。

整個過程只要千分之幾秒就完成,而且兩邊耳朵還會分工合作判斷聲音來源。下次聽音樂時,不妨想想這些小夥伴正在你腦袋裡開演唱會呢~不過要提醒大家,這些精密的構造其實很脆弱,太大聲或太尖銳的聲音都可能造成永久傷害,愛護耳朵要從日常做起喔!

最近是不是常常覺得耳朵突然「嗡嗡」響?2. 為什麼人的耳朵會突然耳鳴?醫生告訴你原因其實跟日常生活習慣大有關係。耳鳴不是病,但突然出現真的會讓人很困擾,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哪些狀況會讓耳朵突然抗議,還有醫生怎麼看這個問題。

首先最常見的就是壓力大跟睡眠不足啦!現代人工作忙、作息亂,神經緊繃的時候耳朵特別容易「當機」。我朋友阿明就是這樣,趕案子熬夜三天後耳朵就開始整天吱吱叫,去看醫生才發現是自律神經失調。另外像是咖啡喝太多、抽菸這些刺激性的習慣,也會讓耳鳴更容易找上門喔!


常見耳鳴原因 具體狀況 醫生建議
噪音傷害 KTV唱太嗨、工地長期暴露 戴耳塞保護,避免音量過大
耳垢堆積 洗澡進水導致耳垢膨脹 不要自己亂挖,找專業清理
血壓問題 突然站起時頭暈伴隨耳鳴 監測血壓變化,避免快速起身

還有一個很多人不知道的冷知識:頸椎不好也會耳鳴!特別是整天低頭滑手機的族群,頸部肌肉緊繃會影響耳朵血液循環。前陣子診間來個高中生就是這樣,每天打手遊8小時,結果耳鳴到睡不著。醫生說這種情況做頸部熱敷跟伸展操比吃藥更有用。另外感冒鼻塞時耳咽管不通,或是女性更年期荷爾蒙變化,都可能讓耳朵突然出現奇怪的聲音。

藥物副作用也是要注意的,像有些抗生素、利尿劑可能會傷害內耳。記得上次鄰居王阿姨就是吃降血壓藥後耳朵一直響,回診調整劑量後就好多了。所以如果耳鳴持續超過一週,或是單邊耳朵突然聽力變差,真的不要拖,趕快掛耳鼻喉科檢查比較保險。

人的耳朵

3. 如何正確清潔耳朵?台灣耳鼻喉科醫師建議,其實我們平常做的很多清潔動作都是錯的!耳朵本身有自潔功能,過度清潔反而會造成傷害。今天就用最在地的方式,跟大家分享醫師們最常提醒的注意事項,讓你的耳朵健康又舒服~

首先,千萬別再用棉花棒掏耳朵了!很多台灣人習慣洗澡後拿棉花棒清潔,但醫師說這根本是「愈掏愈髒」。棉花棒會把耳垢往內推,長期下來可能形成耳垢栓塞,甚至傷害耳膜。台北某醫院耳鼻喉科門診統計,有將近3成的就診患者都是因為不當清潔導致耳朵發炎。

那到底該怎麼做?醫師建議的日常清潔方法很簡單:

正確做法 錯誤做法 原因
洗澡時用毛巾輕拭外耳 用棉花棒深入耳道 避免刺激耳道皮膚
讓水自然流出耳朵 用工具挖耳垢 耳垢會自行排出
定期到耳鼻喉科檢查 自行購買掏耳工具 專業醫師才能安全處理

如果覺得耳朵癢或聽力變差,台中一位資深耳鼻喉科醫師分享,可以用「溫毛巾敷耳朵」來緩解不適。但切記不要用手指或任何尖銳物品去掏,因為台灣氣候潮濕,很容易引起外耳道發炎。特別是常游泳的朋友,醫師建議洗完澡後可以用吹風機(低溫模式)保持耳道乾燥。

另外要提醒的是,有些長輩喜歡去給人家「採耳」,但台灣醫師普遍不建議。因為坊間採耳工具消毒不一定徹底,而且非專業人員操作很容易造成傷害。高雄某醫學中心就曾收治過因為採耳導致耳膜穿孔的案例,治療起來相當麻煩。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