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轉涼,大家有冇發現台灣嘅地形其實好特別?講到「西高東低 意味」,其實就係指台灣西部地勢普遍比東部高嘅現象。呢個地形特徵對台灣嘅氣候、農業同埋居民生活都有好大影響,今次就同大家分享下呢個有趣嘅地理現象。
首先,台灣西部多數係平原同埋丘陵,而東部就多數係高山同埋峽谷。呢種「西高東低」嘅地形,直接影響咗台灣嘅降雨分佈。西部因為地勢較高,容易攔截來自中國大陸嘅冷空氣,所以冬天會比較濕冷;而東部因為面向太平洋,夏天容易受到颱風影響,降雨量會比西部多好多。
地區 | 主要地形 | 氣候特徵 | 農業特色 |
---|---|---|---|
西部 | 平原、丘陵 | 冬季濕冷、夏季悶熱 | 稻米、蔬菜、水果 |
東部 | 高山、峽谷 | 夏季多雨、冬季乾燥 | 茶葉、高山蔬菜 |
除咗氣候差異,「西高東低 意味」仲影響咗台灣嘅交通發展。西部因為地勢平坦,高鐵同埋高速公路都好發達;而東部因為多山,交通主要依靠台鐵同埋公路,發展速度相對慢啲。不過正因為咁,東部保留咗更多自然景觀,成為咗台灣人放假嘅熱門去處。
講到生活習慣,西部因為人口密集,都市化程度高,生活節奏快;東部就因為地廣人稀,生活步調比較悠閒。好多台北人放假都會去花蓮、台東玩,就係為咗享受東部嘅慢活氛圍。呢種差異其實都係「西高東低」地形間接造成嘅結果。
最後不得不提嘅係,「西高東低」嘅地形仲影響咗台灣嘅產業分佈。西部集中咗大部分嘅工業區同埋科技園區,而東部就以觀光業同埋農業為主。下次當你食到香甜嘅西部水果,或者享受東部嘅好山好水時,不妨諗下呢個有趣嘅地理現象啦!
西高東低到底是什麼?3分鐘讓你搞懂這個現象
最近天氣預報常常提到「西高東低」這個詞,到底是在講什麼啦?其實這是指台灣冬季常見的天氣型態,簡單來說就是「西部氣壓高、東部氣壓低」的狀況。這種天氣型態通常會讓台灣吹起強勁的東北季風,特別是北部和東北部會特別有感,常常陰雨綿綿又濕又冷,中南部反而相對穩定,這就是為什麼冬天常常聽到「北部冷吱吱,南部暖洋洋」的說法啦!
這種天氣型態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大陸冷高壓和太平洋低壓的互動造成的。當大陸冷空氣往東南移動,遇到台灣地形阻擋,就會在西部堆積形成高壓,而東部海域則維持相對低壓。這種氣壓差就像一個斜坡,讓冷空氣順著「下坡」往東部流動,所以才會產生那麼強的東北風。
地區 | 天氣特徵 | 溫度感受 |
---|---|---|
北部 | 陰雨綿綿 | 濕冷刺骨 |
中部 | 多雲偶雨 | 涼爽舒適 |
南部 | 晴時多雲 | 溫暖乾燥 |
東部 | 陣雨頻繁 | 濕涼有風 |
說到西高東低的影響,最明顯的就是北部和東北部的降雨會特別明顯,尤其是基隆、宜蘭一帶,常常會出現連續好幾天的陰雨天氣。這種時候出門記得一定要帶傘,不然很容易被淋成落湯雞。另外因為風勢強勁,騎機車的朋友也要特別小心,尤其是經過橋樑或空曠地區時,風真的會大到讓人騎不太動,安全第一啊!
這種天氣型態通常從秋天開始就會出現,一直持續到隔年春天。不過隨著全球暖化的影響,近年來西高東低的強度似乎有減弱的趨勢,冬天變得沒那麼冷了。但還是要提醒大家,特別是家裡有長輩或小朋友的,這種天氣變化大的時候最容易感冒,一定要注意保暖,洋蔥式穿法最實用啦!
台灣這座寶島的地形真的很特別,西邊高東邊低的狀況讓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台灣會出現西高東低的地形特徵?」其實這跟台灣的地理位置和板塊運動有超大關係啦!台灣剛好位在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這兩個板塊互相擠壓的時候,就像兩台卡車對撞一樣,把台灣的地形給擠出各種變化。特別是在中央山脈以東,菲律賓海板塊直接往歐亞板塊下面鑽,這種「隱沒作用」讓東部地區不斷被往下拉,形成現在這種東邊比較低窪的地形。
說到台灣的地形特徵,我們可以用這個表格來比較東西部的差異:
地形特徵 | 西部 | 東部 |
---|---|---|
主要地形 | 平原、丘陵 | 海岸山脈、縱谷 |
海拔高度 | 較高 | 較低 |
形成原因 | 板塊擠壓抬升 | 板塊隱沒下沉 |
典型地貌 | 台中盆地、嘉南平原 | 花東縱谷、清水斷崖 |
其實這種地形差異從台灣的河流分布也看得出來,西部的河流像濁水溪、曾文溪都是往西流,因為地勢就是從中央山脈往西慢慢降低。而東部的河流像秀姑巒溪、卑南溪就比較短促,一下子就流到太平洋去了。這種地形也影響到台灣人的生活,像西部就比較適合發展農業和都市,東部則因為地形限制,發展起來就比較不容易。不過也因為這樣,東部保留了更多自然美景,像是太魯閣峽谷那些壯觀的景色,都是板塊運動送給台灣的禮物呢!
台灣的地形變化還在持續中喔!根據學者的研究,中央山脈每年都還在以大約0.5到2公分的速度在長高,而東部的海岸線則因為板塊隱沒的關係,地形會持續下沉。這種動態的地形變化讓台灣成為地質學家很愛研究的地方,也讓我們有機會看到大自然塑造地形的神奇力量。下次去花東玩的時候,不妨多注意一下路邊的岩層和地形變化,真的會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
西高東低對台灣人生活有什麼實際影響?這個問題其實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台灣地形特殊,西部是平原、東部多山,這種差異直接影響了交通、產業發展甚至天氣變化。今天就來聊聊這些影響到底是怎麼在我們生活中體現的。
首先講交通部分,西部因為地勢平坦,高鐵、高速公路網絡發達,從台北到高雄只要90分鐘。但要去花東地區就沒那麼方便了,雖然有台鐵和飛機,但班次相對少很多。這也讓東部居民要來西部就醫、辦事時,常常得花更多時間和金錢。
再來看看產業發展的差異。西部聚集了全台大部分的工廠、科技園區,工作機會多,所以人口也集中。東部因為地形限制,主要發展觀光和農業。這造成年輕人往西部跑,東部人口老化嚴重。我認識的花蓮朋友就常說,當地要找科技業工作真的很難。
天氣影響也很明顯。冬天東北季風來時,東北部常常陰雨綿綿,但中南部卻陽光普照。這種差異讓台灣人連出門旅遊都要考慮地區天氣,像我們家就習慣冬天去南部避雨。
影響層面 | 西部情況 | 東部情況 |
---|---|---|
交通便利性 | 高鐵、高速公路發達 | 主要靠台鐵和飛機 |
產業發展 | 工商業集中 | 觀光農業為主 |
人口分佈 | 人口密集 | 人口稀少且老化 |
天氣型態 | 冬季較乾燥 | 冬季多雨潮濕 |
房價也是個明顯差異,西部都會區房價高得嚇人,但東部相對便宜很多。不過東部因為工作機會少,就算房價低也很難吸引年輕人定居。這種發展不均衡的狀況,讓政府一直很頭痛,最近幾年才開始推動花東地區的基礎建設。
說到日常採買,西部便利商店和超市密度超高,我家方圓500公尺就有4家超商。但東部偏鄉地區可能要好幾公里才有一家,這對老人家來說特別不方便。我有次去台東玩,晚上想買個飲料都要開車10分鐘,跟在台北的生活節奏差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