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台灣朋友都在討論「菜苔苔與菜生生收入」這個新興的網路賺錢模式,簡單來說就是透過種植有機蔬菜並結合線上銷售,創造出穩定的被動收入。這種方式特別適合想要兼職或退休後找點事情做的台灣人,因為它不需要太多前期投入,又能結合現代人重視的健康飲食趨勢。
先來看看實際操作時可能會遇到的成本與收益對比:
項目 | 初期投入(台幣) | 每月維護成本 | 預期月收入 |
---|---|---|---|
陽台種植 | 3,000-5,000 | 500-800 | 2,000-4,000 |
屋頂農場 | 10,000-15,000 | 1,500-2,500 | 6,000-10,000 |
社區共耕 | 20,000-30,000 | 3,000-5,000 | 15,000-25,000 |
很多台灣主婦已經開始嘗試這種模式,像是台北的張太太就分享她利用家裡3坪大的陽台種植有機菜苔,每個月透過LINE群組賣給社區鄰居,輕鬆賺到小孩的補習費。她說最關鍵是要掌握好種植週期,像是菜苔這種生長快的作物,從播種到收成只要3-4週,一年可以輪作好幾次,收入相對穩定。
在台中也有年輕夫妻把老家的空地改造成小型農場,專門種植台灣人愛吃的空心菜、地瓜葉等快炒蔬菜。他們透過Facebook直播賣菜,還開發出「週配蔬菜箱」的服務,讓收入比傳統農作方式高出2-3倍。這種模式最大的好處是能直接面對消費者,省去中盤商的抽成,利潤自然就提高了。
當然要做「菜苔苔與菜生生收入」也不是完全沒門檻,至少要懂得基本的種植知識。現在很多農改場都有開設短期課程,教大家如何用最省力的方式種出好品質的蔬菜。另外也要注意法規問題,如果是打算大規模經營,最好先了解當地對於農地使用的相關規定,避免觸法。
最近YouTube上掀起一股種菜熱潮,大家都在問「菜薹苔與菜生生是誰?台灣最紅種菜YouTuber介紹」。這對超有梗的種菜達人組合,用超接地氣的方式教大家怎麼在都市裡種出漂亮蔬菜,影片裡滿滿的台灣味對話和實用技巧,讓他們的頻道短短兩年就衝破50萬訂閱!
菜薹苔(本名林小薹)原本是上班族,因為疫情開始在頂樓種菜,沒想到越種越專業;菜生生(本名王阿生)則是她的鄰居兼種菜師父,兩人一搭一唱超有火花。他們最厲害的就是把種菜變得好簡單,從陽台盆栽到頂樓菜園都教,還會用寶特瓶、蛋盒這些隨手可得的東西當容器,完全打中台灣小資族想省錢又想吃健康的心。
頻道特色 | 內容範例 | 爆紅影片主題 |
---|---|---|
廢物利用種植 | 用奶茶杯種九層塔 | 全家便利商店蔬菜重生記 |
都市農場攻略 | 3坪陽台變身迷你菜園 | 頂樓種菜防颱密技 |
台灣當季蔬菜 | 高麗菜怎麼種才不會被蟲吃 | 地瓜葉水耕全記錄 |
他們的影片節奏明快,常常邊種菜邊講幹話,像是「這棵菜長得比我前男友還可靠」、「颱風來的時候菜比男朋友更需要保護」這種金句頻出。最近還開箱各大賣場的種子包,實測哪家最容易發芽,完全就是台灣主婦們的種菜百科全書。更棒的是影片都會標註適合種植的月份,跟著做真的能種出東西,難怪連阿公阿嬤都說比農業節目好看!
菜薹苔與菜生生何時開始拍片?他們的創業故事要從2021年說起。當時兩位年輕人還在台北某大學就讀,因為共同熱愛料理與影片創作,決定把宿舍廚房變成他們的實驗室。最初只是用手機紀錄煮泡麵加料的過程,沒想到意外在IG上爆紅,從此開啟了他們的創作之路。
這對搭檔最特別的是把台灣巷弄美食拍得超有溫度,鏡頭下的滷肉飯、蚵仔煎都像會說話一樣。他們堅持「用台灣人的方式說台灣故事」,連阿嬤級的觀眾都說看了會懷念起童年味道。從零開始到現在破百萬訂閱,全靠一股憨膽跟對內容的堅持。
時間軸 | 重要里程碑 |
---|---|
2021年3月 | 上傳第一支泡麵改造影片 |
2021年9月 | 被轉發到爆廢公社一夕爆紅 |
2022年4月 | 頻道突破10萬訂閱 |
2023年1月 | 推出首支廟口夜市特輯 |
2024年6月 | 與老字號醬油品牌聯名合作 |
記得他們說過最慘的時候,為了拍傳統市場凌晨批貨的畫面,連續一週每天3點起床,結果影片上線才2000觀看。但就是這種傻勁,讓菜薹苔負責鏡頭時總能抓到攤販老闆最真實的笑容,菜生生則把後製調色玩得出神入化,連食物冒煙的細節都處理得很講究。
現在走進任何一家夜市,幾乎都能聽到攤販老闆問:「要不要幫我拍得像菜薹苔他們那樣水?」從大學生變身台灣美食影像代言人,他們證明了只要內容夠接地氣,真的能闖出一片天。最近更把觸角伸向海外,用影片帶日本觀眾認識什麼叫真正的「台灣味」。
最近好多台灣網友都在問「菜薹苔與菜生生在做什麼?從種菜到自媒體全解析」,這對可愛的種菜夫妻檔真的紅遍全台啦!他們從都市陽台種菜開始,到現在變成百萬訂閱的農業網紅,整個過程超勵志的。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他們是怎麼從種菜小白變成自媒體達人的,順便分享一些超實用的種菜小技巧。
說到菜薹苔與菜生生的成名之路,其實就是一部都市農夫的奮鬥史。他們最早只是在臉書分享陽台種植的日常,沒想到因為拍攝手法超有趣,把種菜變成像追劇一樣讓人上癮。從最簡單的空心菜、地瓜葉開始,到後來連高麗菜、番茄這些難度較高的蔬菜都種得嚇嚇叫,他們真的把都市農耕玩出新高度。
以下是他們常用的種植工具和平台經營數據,超級適合想跟風的新手參考:
項目 | 內容 | 備註 |
---|---|---|
主要平台 | YouTube、Instagram、FB | 每週更新2-3次 |
熱門影片類型 | 種植教學、失敗紀錄、料理分享 | 失敗影片最吸睛 |
基礎工具 | 5加侖種植袋、有機肥、噴水壺 | 陽台必備三寶 |
新手推薦菜種 | 空心菜、九層塔、櫻桃蘿蔔 | 30天內可收成 |
他們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把種菜這件看似枯燥的事,變成超有生活感的內容。像是菜生生常會用台灣人最熟悉的台語講解,菜薹苔則負責把收成的蔬菜做成創意料理,兩人的互動自然又好笑。最近他們還開始教大家怎麼用手機拍出好看的種植紀錄,從打光到剪輯技巧都不藏私,難怪粉絲黏著度這麼高。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跟著他們的影片開始嘗試種菜,甚至發展出「陽台種菜社群」。不得不說,這種結合生活、農業與自媒體的模式,真的為台灣的都市農耕帶來新氣象。他們的成功也證明,只要內容夠真實、夠在地,就算是種菜這種傳統主題也能玩出新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