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一個超好玩的線上遊戲平台「烏又稀」,簡直是殺時間神器啊!這個平台雖然名字有點特別,但裡面的遊戲種類超級豐富,特別是紙牌類遊戲多到讓人選擇困難。我最近迷上玩接龍,一玩就是兩三個小時,手指滑到都快抽筋了還是停不下來,真的很適合下班後放鬆心情。
說到烏又稀的遊戲特色,最讓人驚豔的就是它的介面設計超級直覺,連我阿嬤都能輕鬆上手。而且遊戲難度可以自由調整,從新手到高手都能找到適合的挑戰。我特別喜歡它的計分系統,每次破紀錄都會有種莫名的成就感,讓人忍不住想一直玩下去。
遊戲類型 | 熱門程度 | 適合族群 |
---|---|---|
經典接龍 | ★★★★★ | 所有年齡層 |
蜘蛛紙牌 | ★★★★☆ | 喜歡挑戰的玩家 |
新接龍 | ★★★☆☆ | 懷舊系玩家 |
烏又稀還有一個很貼心的功能,就是可以記錄每天的遊戲進度。像我這種記性不好的人,常常忘記昨天玩到哪裡,有了這個功能就方便多了。平台還會根據你的遊戲習慣推薦類似的新遊戲,根本不用煩惱要玩什麼。有時候工作壓力大,我就會打開烏又稀玩個幾局,不知不覺心情就變好了。
玩久了發現烏又稀的社群功能也很不錯,可以跟其他玩家交流技巧。前陣子還遇到一個玩接龍超強的大神,教了我幾招必勝秘訣,現在我的勝率真的提高不少。雖然只是個小遊戲平台,但能認識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感覺真的很棒。
最近在台灣藝術圈掀起一陣討論熱潮,大家都在問:「烏又稀是誰?這位台灣新銳藝術家的故事」。其實這位90後創作者早已在獨立藝術圈默默耕耘多年,只是最近因為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個展「日常的裂縫」才突然爆紅。烏又稀的作品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她總能把我們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的碎片,像是便利貼、塑膠袋、甚至是早餐店的吸管包裝,轉化成充滿詩意的裝置藝術。
烏又稀的創作風格很難用傳統分類來定義,她擅長把「廢物」重新賦予生命。記得有次她在訪談中說:「這些被丟棄的東西,其實都帶著人的溫度。」這種對日常物件的細膩觀察,讓她的作品特別能引起台灣觀眾的共鳴。她的工作室就藏在台北橋下的老公寓裡,據說每天都會去附近的傳統市場「撿寶」,把攤販丟掉的紙箱、繩子都當成創作素材。
作品名稱 | 創作年份 | 使用材料 | 展出地點 |
---|---|---|---|
早安台北 | 2022 | 早餐店塑膠袋、吸管 | 台北當代藝術館 |
便利貼之海 | 2023 | 辦公室廢棄便利貼 | 高雄市立美術館 |
市場的記憶 | 2024 | 傳統市場廢棄紙箱、繩子 | 台中國美館 |
說起烏又稀的成長背景也很有意思。她出生在彰化鄉下,爸爸是修車廠師傅,媽媽在菜市場賣衣服。大學讀的是工業設計,卻覺得太制式化,後來自己跑去日本打工度假,在二手商店打工的經驗徹底改變了她的創作觀。回台灣後,她開始用最便宜的素材做藝術,反而創造出獨特的風格。現在她的Instagram上有超過10萬粉絲,每天分享從垃圾堆找到的「藝術素材」,讓很多年輕人開始重新思考什麼是「有價值」的東西。
最近藝術圈有個名字越來越常被提起,就是烏又稀。大家都在問:「烏又稀何時開始在藝術圈嶄露頭角?」其實這位年輕藝術家真正被注意到,大概是在2022年底那場「邊緣共振」聯展後。當時他的作品《城市皺褶》用廢棄布料拼貼出台北街景的質感,那種把日常垃圾變成藝術的獨特視角,讓不少策展人眼睛一亮。
說起烏又稀的創作歷程,其實蠻有意思的。他最早是在Instagram上分享隨手拍的生活片段,後來慢慢發展出自己標誌性的「廢材美學」。2023年參加「新一代設計展」時,他那組用早餐店塑膠袋創作的《早安台灣》系列,直接把台灣人最熟悉的日常變成藝術品,在網路上引發瘋狂轉載。
時間 | 重要事件 | 代表作 |
---|---|---|
2022年底 | 參加「邊緣共振」聯展 | 《城市皺褶》 |
2023年4月 | 新一代設計展展出 | 《早安台灣》系列 |
2024年初 | 首個個展「拾荒者的浪漫」 | 《廟口記憶》裝置藝術 |
真正讓烏又稀站穩腳步的,是2024年初在松菸的個展「拾荒者的浪漫」。那次他直接把整個台灣傳統廟埕搬進展場,用回收的紅燈籠、保麗龍碗和曬衣架,重現我們從小看到大的街頭風景。展覽期間每天都擠滿人,連平常不太逛展的阿公阿嬤都特地來看,因為他們說「這些東西阮灶腳也有啦!」這種能引起共鳴的創作方式,讓烏又稀的作品特別打動台灣人的心。
現在回頭看,烏又稀的崛起其實很「台」——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故事,就是老老實實把台灣人最熟悉的東西,用新的方式呈現出來。從網路發跡到實體展覽,他的創作始終帶著那種巷口早餐店的溫度,或許這就是為什麼大家越來越愛他的作品吧。
最近好多文青朋友都在問「烏又稀最新創作展覽在哪裡看得到?」,這位台灣新銳藝術家的作品真的越來越紅啦!這次的展覽超級值得一看,烏又稀用他獨特的視角把台灣日常變得好魔幻,那些你習以為常的街景、小吃攤,在他筆下都變得超有故事性。
展覽目前正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的5號倉庫熱烈展出中,從現在到8月底都能去看。特別推薦平日傍晚去,人比較少可以慢慢欣賞,而且展場的光線設計會隨天色變化,傍晚時分的效果最棒!記得要先上網預約時段,現場排隊可能要等蠻久的。
展覽資訊 | 詳細內容 |
---|---|
地點 | 松山文創園區5號倉庫 |
展期 | 2025/7/15-8/31 |
開放時間 | 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
票價 | 全票200元、學生票150元 |
特別活動 | 每週六下午3點有導覽員解說 |
這次展出的新作《夜市浮世繪》系列超級震撼,烏又稀把台灣夜市的熱鬧與孤獨感同時表現出來,那些霓虹燈下的臉孔既熟悉又陌生。展場還特別重現了藝術家的工作室角落,可以看到他創作時的草稿和筆記,對想了解創作過程的人來說是難得的機會。展覽最後一區有互動裝置,觀眾可以把自己的夜市記憶寫在特製明信片上,成為展覽的一部分。
交通很方便,搭捷運到國父紀念館站走5分鐘就到了。看完展還能去附近的文青咖啡廳坐坐,很多店家都有配合展覽推出限定餐點。記得展場內不能拍照,但出口處有設置專門的拍照區,背景是烏又稀最著名的《早餐店》系列放大版,打卡效果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