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路上常聽到「屬性人」這個詞,其實就是指那些特別注重個人特質分類的人啦!他們喜歡用各種標籤來定義自己或他人,像是MBTI、星座、血型這些,甚至連買個飲料都要看「今天適合什麼屬性」呢~這種現象在台灣年輕人之間特別流行,大家總愛說「啊我就是典型的某某屬性啊」來解釋自己的行為模式。
說到屬性人的日常,他們最愛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做各種心理測驗。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幾種屬性人常玩的測驗類型:
測驗類型 | 流行程度 | 常見用途 |
---|---|---|
MBTI 16型人格 | ★★★★★ | 交友、職場配對 |
星座命盤 | ★★★★☆ | 感情運勢、每日運勢 |
色彩心理學 | ★★★☆☆ | 個人風格定位 |
九型人格 | ★★★★☆ | 自我成長、人際關係 |
動物性格測驗 | ★★☆☆☆ | 社群媒體分享 |
屬性人通常會把這些測驗結果看得很重要,甚至會用來當作生活指南。比如有些人在約會前一定要先看對方的星座合不合,或是找工作時會特別在意公司的「團隊屬性」。這種現象在網路論壇特別明顯,常常看到有人發文問「某某屬性的人適合什麼工作?」或是「不同屬性的人該怎麼相處?」之類的問題。
在台灣的社群平台上,屬性人的討論熱度一直很高。從Dcard的星座板到PTT的心理測驗版,隨處可見大家在分享自己的屬性分析結果。有些人還會花錢去做專業的性格評估,就是為了更精準地定義自己的「屬性標籤」。不過也有人覺得這種分類太過簡化人性啦,畢竟每個人的個性都是獨一無二的,不是幾個標籤就能完全概括的。
屬性人的文化也影響到很多商業行為,現在不少品牌都會推出「屬性限定」的商品。像是飲料店會根據星座推出特調,服飾品牌會用MBTI類型來做行銷,連線上課程都會標榜「適合某某屬性的人學習」。這種趨勢讓屬性分類變得更加生活化,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自己的性格特質。
最近網路上常聽到「屬性人」這個詞,到底屬性人是什麼?三分鐘帶你快速瞭解這個新興概念。簡單來說,屬性人就是把人的特質用遊戲角色的方式分類,像「攻擊型」、「輔助型」這種標籤,讓大家更快理解一個人的做事風格和相處模式。這種分類法在職場和人際關係中特別好用,畢竟台灣人最愛用「你是什麼屬性」來破冰聊天了啊!
屬性人主要分成四大類型,每種都有明顯的行為特徵。比如「攻擊型」的人就是行動派,講話直接了當;「防禦型」則比較謹慎,做事會反覆確認。這邊整理個簡單表格給大家參考:
屬性類型 | 特徵 | 適合工作 | 溝通技巧 |
---|---|---|---|
攻擊型 | 果斷、目標導向 | 業務、創業 | 直接講重點,別繞圈子 |
防禦型 | 細心、風險意識強 | 會計、品管 | 給足數據,留思考時間 |
輔助型 | 善傾聽、團隊協調 | HR、客服 | 多問感受,營造安全感 |
平衡型 | 適應力強、彈性大 | 專案管理、行銷 | 保持選項開放性 |
實際相處時會發現,台灣人混合屬性的情況很常見。像做業務的可能表面是攻擊型,私下卻是防禦型人格,這種反差在職場上反而吃香。要判斷一個人的屬性,最簡單就是觀察他開會時的表現:搶著發言的多半偏攻擊型,默默做筆記的可能是防禦型,而主動幫同事補充說明的通常是輔助型。
屬性人概念之所以在台灣流行,就是因為它比星座血型更貼近實際行為模式。不過要注意,這種分類只是參考用,就像台南人愛甜、台北步調快這種地域梗一樣,太過認真對號入座反而會失去趣味性啦!
誰適合當屬性人?這些特質你中了幾個?其實屬性人不是什麼神秘角色,就是那種天生自帶某種強烈氣場,讓人一接觸就忍不住想「對!他就是這種人」的朋友啦~今天來聊聊這些超有辨識度的特質,看看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活寶,或根本就是你本人!
首先屬性人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做自己做到極致」,他們不太會為了迎合別人改變本性。比如說到吃貨屬性的朋友,絕對能從早餐聊到宵夜,手機裡收藏的美食地圖比Google還詳細;而宅屬性的人呢,不用約就知道他週末肯定在家追劇打遊戲,連外送員都認得他家門鈴聲。這種「屬性感」強到會讓朋友們自動幫他貼標籤,而且貼得心甘情願!
來看看常見屬性人的特質對照表,超好玩的:
屬性類型 | 日常表現 | 朋友認證金句 |
---|---|---|
吃貨人 | IG限動永遠是食物特寫 | 「這家新開的你去吃了沒?」 |
宅屬性 | Netflix觀看時數破千 | 「拜託出門?等我這局打完」 |
文青掛 | 隨身帶書和底片相機 | 「你知道這個冷門作家嗎?」 |
運動狂 | 計步器天天破萬步 | 「明天晨跑約5點OK嗎?」 |
除了這些外顯特質,屬性人通常還有「專業級知識」的隱藏技能。像是動漫宅能背出十年來每季新番列表,咖啡控光聞味道就能說出產地和烘焙程度。他們不是刻意炫耀,純粹是熱愛到變成本能,聊到關鍵字眼睛會發亮那種。這種真心喜歡某件事的模樣,反而讓人覺得超有魅力!
最有趣的是屬性人之間會產生「同類相吸」效應。兩個遊戲宅相遇,五分鐘內就會開始交換Steam好友碼;文青們碰面,聊沒兩句就相約週末去看獨立電影。這種自然形成的圈子,比什麼交友軟體都來得有效率,根本是社交懶人包來著~
最近好多人在問「屬性人都在做什麼?日常工作大公開」,其實屬性人這個詞在台灣職場超常見的啦!簡單來說就是把不同性格特質的人分類,像我們公司就分得很細,每種屬性的人負責的工作內容都不太一樣。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屬性人平常到底都在忙些什麼,保證讓你看了超有共鳴!
先說說我們公司最常見的幾種屬性人,他們的工作日常真的差很多耶。比如說「數據狂」屬性的人,整天都在跟Excel和報表搏鬥,看到數字就眼睛發亮;而「創意鬼」屬性的人則是會議室白板上的常客,隨時都在腦力激盪想新點子。最有趣的是「社交達人」,他們不是在打電話就是在回訊息,根本是公司的公關擔當。
下面這個表格整理了幾種常見屬性人的日常工作內容,超實用的啦:
屬性類型 | 日常工作內容 | 經典口頭禪 |
---|---|---|
數據狂 | 整理報表、分析數據、做PPT | 「這個趨勢很明顯欸!」 |
創意鬼 | 腦力激盪、畫設計稿、想slogan | 「我覺得可以這樣改…」 |
社交達人 | 聯絡客戶、安排會議、處理公關事務 | 「我幫你喬一下時間!」 |
細節控 | 校對文件、檢查流程、抓bug | 「這裡有個小問題…」 |
救火隊 | 處理急件、解決突發狀況、支援各部門 | 「我來處理!」 |
其實每個屬性的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啦,像我們公司接案的時候,就會根據案子性質組建不同屬性的團隊。比如要做行銷活動,就會找創意鬼+社交達人的組合;如果是財報分析,那肯定是數據狂+細節控的主場。有時候看他們工作真的覺得超有趣的,明明是同一個辦公室,但大家做的事情完全不是同個畫風。
不過說真的,現在很多工作都要求要跨屬性了啦!像我們公司的年輕同事幾乎都是混合屬性,可能早上還在當數據狂分析報表,下午就變身創意鬼在想企劃案。這種多元發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畢竟老闆都希望員工能夠「一人多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