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練書法的時候,發現「冰」這個字的筆劃特別有意思。你知道嗎?「冰」這個字雖然看起來簡單,但其實藏著不少書寫的小技巧。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字的結構,順便分享一些寫好「冰」字的小撇步。
先來看看「冰」字的組成。這個字是左右結構,左邊是「冫」部,右邊是「水」字。寫的時候要注意,「冫」部的兩點要寫得輕巧,第一點稍微往右斜,第二點則往左斜,這樣才能表現出冰晶的感覺。右邊的「水」字要寫得穩重,最後一筆的捺要舒展,整個字才會好看。
筆劃順序 | 書寫要點 |
---|---|
第一筆 | 左邊「冫」部的第一點,從右上往左下輕點 |
第二筆 | 左邊「冫」部的第二點,從左上往右下輕點 |
第三筆 | 右邊「水」字的豎鉤,要寫得挺直有力 |
第四筆 | 右邊「水」字的橫撇,注意轉折處要圓潤 |
第五筆 | 右邊「水」字的短撇,要寫得輕快 |
第六筆 | 右邊「水」字的捺,最後要舒展收筆 |
寫「冰」字的時候,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左右兩部分的比例抓不準。很多人會把左邊的「冫」部寫得太大,結果整個字看起來頭重腳輕。建議初學者可以先在格子紙上練習,把「冫」部控制在整個字的三分之一寬度左右,這樣比例會比較協調。
另外,寫「冰」字時的速度也很重要。因為這個字要表現出冰的質感,所以運筆不能太拖沓。特別是左邊的兩點,要像真的冰晶一樣乾淨俐落。我自己的習慣是,寫這兩點時手腕要放鬆,用指尖的力量輕輕帶過,這樣點出來的筆劃才會靈動。
說到「冰」字的演變,其實從甲骨文到現在的楷書,這個字的變化蠻大的。最早的「冰」字是象形字,畫的就是冰裂開的紋路。後來慢慢簡化,才變成現在的寫法。有趣的是,在行書和草書裡,「冰」字的寫法更簡潔,有時候甚至會把右邊的「水」字簡化成一個波浪線,但還是能讓人一眼認出這是「冰」字。
最近在社群上超多人分享冰筆劃作品,看起來超療癒的!冰筆劃是什麼?新手必學的基礎技巧其實就是用特殊顏料在冰涼表面上作畫,等凝固後會形成獨特的紋理效果。這種畫法在台灣越來越流行,尤其夏天玩起來特別消暑,而且材料準備超簡單,完全適合手殘黨入門。
先來看看基本工具清單,這些在美術社或網購都很好找:
必備工具 | 替代方案 | 小提醒 |
---|---|---|
冰畫專用顏料 | 壓克力顏料+甘油 | 一定要選快乾型 |
金屬畫板 | 玻璃板+冰袋墊底 | 維持低溫是關鍵 |
刮刀套組 | 舊信用卡 | 不同厚度創造多樣線條 |
實際操作時有個小秘訣:先把顏料擠在冰涼畫板上,等約30秒讓它稍微凝固再開始畫。這時候用刮刀劃過去,會出現超美的冰裂紋效果!記得力道要輕柔均勻,太用力會整片顏料被刮起來。新手可以從簡單的幾何圖形開始練習,像是波浪線或同心圓,等熟悉手感再挑戰複雜圖案。
很多台灣畫友喜歡加入本地元素,比如把顏料調成珍珠奶茶的奶茶色,或是畫出小籠包的皺褶紋理。這種畫法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每次效果都會有點不同,就算照著教學做也會有自己的風格。建議初學者可以先買小罐裝顏料試玩,確定喜歡這種畫法再投資整套工具。
最近好多台灣朋友都在問:「為什麼要用冰筆劃?這些優點你一定要知道」。其實冰筆真係超好用嘅小工具,尤其係夏天熱到爆嘅時候,隨手一劃就能降溫,而且仲有好多你諗唔到嘅實用功能。今次就同大家分享下冰筆嘅幾個超讚優點,包你用完就返唔到轉頭!
首先講下冰筆最威嘅降溫效果,佢嘅筆芯係特殊冷凝材質,劃過皮膚即刻有涼爽感。我試過喺戶外活動時用,真係比帶小風扇更方便,直接劃喺頸後同手腕內側,降溫效果可以維持成個鐘頭。特別係騎YouBike通勤嘅上班族,放支喺包包真係救星嚟㗎!
另外冰筆仲有個隱藏功能就係消腫止痛,前兩日我細路仔跌倒撞瘀咗,用冰筆輕輕劃幾下,第二日就退腫好多。比起傳統冰敷要拎住冰袋咁麻煩,冰筆真係方便太多,尤其係帶小朋友去公園玩,隨身帶一支真係好安心。
最後整理咗冰筆同傳統降溫方法嘅比較俾大家參考:
功能比較 | 冰筆 | 傳統冰敷 | 小風扇 |
---|---|---|---|
降溫效果 | 即時涼感 | 慢但持久 | 持續吹風 |
方便性 | 單手操作超方便 | 要固定位置唔方便 | 要手持或擺放 |
適用場合 | 任何突發狀況 | 居家使用為主 | 戶外定點使用 |
攜帶性 | 輕巧放口袋 | 完全唔方便帶出街 | 體積較大 |
講真用過冰筆之後,我已經買咗好幾支放喺不同地方備用。辦公室放一支,運動背包放一支,連阿媽嘅買菜袋都塞咗支俾佢。尤其係最近台灣夏天越來越熱,中午出去買個便當都熱到暈,有支冰筆真係差好多!仲有啊,冰筆嘅筆芯可以替換,環保又經濟,一支筆殼可以用好耐,絕對係小資族嘅好朋友。
最近好多台灣朋友都在問「冰筆劃怎麼畫?5個步驟輕鬆上手」,其實這種透心涼的視覺效果超適合夏天畫在飲料杯或手帳上!今天就來分享我的私房技巧,保證連美術課最苦手的人都能學會。首先要準備的是白色蠟筆或油性色鉛筆,這兩種材質最能在深色紙上呈現冰塊的透明感,記得選品質好一點的,才不會畫到一半就斷掉喔。
畫冰筆劃最關鍵的就是要掌握「光線折射」的感覺,我通常會先觀察真實冰塊的稜角分佈。這邊整理個簡單對照表給大家參考:
真實冰塊特徵 | 繪製技巧 |
---|---|
不規則稜角 | 用短直線隨機交錯 |
高光部分 | 留白或輕塗 |
陰影處 | 重複疊加筆觸 |
折射紋路 | 畫放射狀細線 |
第二步驟要練習「斷筆畫法」,這招超重要!畫每條線時故意在中間留點空隙,就像冰塊裂開的紋路那樣自然。我習慣先畫主幹的十字線,再從四個象限補上細碎的短線條,這樣結構會比較穩。記得下筆要輕重交替,太整齊反而會像玻璃不像冰喔。
第三個秘訣是用指尖或棉棒「暈染邊緣」,特別是轉角處稍微抹開一點,立刻就有冰塊微微融化的真實感。我發現用面紙折成尖角來推色效果最好,還能控制暈染範圍。這時候如果覺得立體感不夠,可以拿灰色鉛筆在稜線旁輕輕掃過,馬上層次就出來了!
最後兩個步驟是調整細節,先用橡皮擦尖角點出幾個高光點,位置要分散不規則。然後拿牙籤或沒水的原子筆刮出幾道細細的刮痕,模擬冰晶的質感。記得整個過程都要保持紙張平整,不然蠟筆容易畫不均勻。我通常會在練習紙上先試畫幾次,找到最順手的力道再正式下筆。